close
如果觀光旅行可以讓人視野開展,那麼遊學對我而言則是精神思維的開闊,我期許自己能獲得以往未曾有過的體驗。回國後,儘管扛著沉重的行李且身心俱疲,我還是很驕傲地對自己說:「I GOT IT!」

在Oxford,我盡可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模式,例如習慣在攝氏十幾度的氣溫和捷克同學一起晨跑;在參觀基督教會學院時,用比別人慢三倍的速度感受建築所營造的氛圍;獨自走在街頭巷弄感受異國情調;嘗試在下雨天也不打傘的英式風格,隨意坐在公園草地上寫作業看看書,感受與自然相擁的free style;或是一週數次去Oxford不同間酒吧和各國學生閒談…我漸漸發現,原來遊學除了學英文外,我真正感受到的東西,是收納了20000多個單字的牛津高級字典也給不了的體驗,那就是處在沉穩而深邃之文化質感的氛圍下,我發現這裡的時間是以緩慢卻又紮實的速度流動著,人事物都蘊含著一種柔軟又帶點原則性的思維,此時此地,我才驚覺多年來,自己總是侷限在一層又一層的意識框架裡。而這些框架,或許有些無法脫離,但卻也因看清楚後,內心變得清澈且輕鬆了不少。

課堂上我們曾討論到美國和英國在文化上的差別,這裡的人寧願在一坪大的空間洗澡,也不願破壞房屋的結構;數百年前的建築師可以為了保存一棵樹,而改變教堂圍牆的設計卻又不失美感,數百年後的夜晚消遣,大多還是待在家裡或上酒吧,也無減他們對簡單生活的熱愛。在這裡待了三週左右,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,在Oxford的現在和過去,感性與理性之間,永遠有座橋梁,供人們自由穿梭來往。常言道,一個完整的溝通,除了語言的基礎,也應該建立相互理解或認同的價值觀,而後者,或許就是我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了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ISHIN B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